「恩!也會有那種情況」:書展中的微妙時刻

上班除了備課和上課,最多時間就是在圖書館,或自己或是閱推團隊一起處理事情。

週四下午是閱推時間,這週沒有研習或開會。

我整理圖書館櫃台後方的櫃子(把所有東西一一從櫃子中撈出來擦拭、清點、有些丟有些重新分類後再放回櫃子),實習老師幫忙貼櫃子的黃標,也感謝打掃班級來回垃圾場兩趟。

其他夥伴或是整理抽屜;或是想辦法處理一套套多年前因政策購買,但因某些因素無法報廢卻又不太適合上架的書籍;或是在陰暗的書庫奮力一本本刷條碼,準備今年3%約一千本的報廢作業。

隨著整理,飄散出許多陳年灰塵,哈啾聲此起彼落,口罩也紛紛出籠。

圖書館櫃檯是個奇妙的地方,總是會發生令人意想不到的微妙狀況。

「閱推老師不能幫忙講解書展嗎?」

聽到第二位老師說出「閱推老師不能幫忙講解書展嗎?」才驚覺彼此想法的落差。

書展的活動辦法早就公告在教師群組,張貼在各班佈告欄,也做成海報在圖書館顯眼處。此外,這次書展我們特別拍攝介紹影片,在晨讀時間播放;還找了一些學生幫忙寫讀後推薦小卡貼在封面上。

以為這樣「強力宣傳」,參觀書展應該是「無痛體驗」,沒想到卻接二連三收到這樣的要求。一開始有些挫折,後來想到去參加兒少書展時,聽到漫畫家謝東霖先生介紹台漫流變,深受感動又覺得新奇。

感動於謝東霖先生對台漫的用心推廣,新奇於其實我從沒來想過,原來台漫也有發展史,從小看日本漫畫,反而對台漫一片陌生。

這次的書展,我們從第四十七屆中小學生讀物選介中挑了許多作品,但是不是,連對老師而言,都太陌生了?

別對每件事都有反應》中這麼解釋「柔軟心」:凡事不會以必須這樣、必須那樣等方式思考,而是配合對方的狀況,自由做變更,這種自由程度,才能讓你「做自己」。

如果要讓優質台漫在學生心中扎根,作為引路人的閱推老師,還可以做些什麼?

「閱推老師不能去管個秩序嗎?」

為期三週的書展,一節課可能是一個班或兩個班,由老師帶進來看書、寫學習單。這次學習單的第一題,學生要唱或念一段《Golden》的歌詞給老師聽才算過關,有些學生可能太過興奮,在圖書館音量稍大。

「老師,你去管一下秩序好嗎?這個班真的太大聲」櫃檯的志工夥伴這樣拜託來拍照的我。

但該班老師不是不管秩序,而是忙著聽學生排隊唱歌,還要忙著指導學生寫學習單,我有什麼去替他管秩序的權力?

身為閱推老師,常需要和圖書志工、晨讀媽媽、櫃檯職員……互動,收到各種意想不到的要求,有時也頗為微妙。

我想到《別對每件事都有反應》中,作者這麼說:

「恩!也會有那種情況」這句話讓人放鬆

雖然我也會對太熱鬧的圖書館皺眉頭,但學生們大聲唱歌、對漫畫的熱烈討論,不也是來自任課老師對書展的支持嗎?

閱讀女子
閱讀女子
文章: 204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目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