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洛姆作品介紹

封面照說明:由上到下,由左至右,是根據原文書出版順序排列的佛洛姆著作。

一、緣起

感謝新星巷弄書屋邀請,在2025.8.15負責導讀《愛的藝術》,趁此機會讀了九本佛洛姆的著作,對這位重要的社會心理學家有粗淺了解。從黃怡小姐的文章,也得知至今為止,台灣出現過三次佛洛姆的翻譯潮,可見其在台灣的受歡迎程度。

二、佛洛姆九本作品簡介

1.1941:《逃避自由

本書從「自由是心理學嗎?」起筆,先討論個體化發展與自由的關係,接著回頭爬梳新教教義與資本主義對形塑社會人格的影響。而太過看重自由的光明面,而忽略其陰暗面的後果,就是讓納粹這樣的極權主義趁勢興起。人失去初始連結後,要面對焦慮和無助感,發展「積極自由」是不可或缺的,而民主、社會、經濟體制等等如何和個體化發展交織,也是作者關心的重點。

2.1947:《自我的追尋

1947年是二次世界大戰之後,佛洛姆回過頭來,思考過往哲學與當代心理學的互動問題。他想重建心理學和倫理學的關係,並且強化其所主張的人本主義倫理學的立場。

3.1955:《健全的社會

佛洛姆在本書的前言表示,這本書是1941年出版的《逃避自由》的延續,探討在民主制度下的生活在許多方面構成對自由的另一種逃避,以「異化」為核心,這也是他最明確也最深入談論政治制度和經濟結構的一本書。

4.1956:《愛的藝術

作為佛洛姆最廣為人知的經典,這本書已賣出超過三千萬冊,至今仍暢銷不衰。他是第一位指出愛是需要學習,作為一門藝術去實踐的作家。書中指出現代資本主義社會對人造成的傷害和異化,愛如何被扭曲,十分值得一讀。

5.1964:《人心

《愛的藝術》討論人如何把愛當作一門藝術來學習和實踐;《人心》則進一步論述人的善惡,以及如何在其中做出選擇。

佛洛姆所謂的「惡」是指「人類特有現象、企圖倒退回到前人類狀態、暴力、自戀等原始情結、扼殺生命」:所謂的「善」,則是「前進、覺醒、和諧、自由、敬畏和擴大生命」。他認為這兩種傾向的衝突,是人性的本質。

他將人性之惡分成三種,分別是對死亡的熱愛(戀屍癖)、惡性自戀、亂倫固著,如果程度加劇就稱為「衰敗症候群」。

6.1973:《人類破壞性的解析

《愛的藝術》提出重要洞見:人要如何學習和實踐作為一門藝術的「愛」。但兩次世界大戰後,接連而來始終未平息的國際紛擾,讓佛洛姆思考:人類(過度的)破壞性從何而來?

人類生而具有戰爭傾向之說,不但與歷史紀錄不合,也與原始戰爭的歷史不合。我們已經指出,原始人(特別是狩獵採集者)是最不好戰的,而他們的戰鬥也比較沒有破壞性和嗜血的傾向。我們也曾說過,戰爭隨著文明的進步越來越多,嗜血的傾向也越來越強。

佛洛姆爬梳人類歷史、古生物學、人類學等等,將人的攻擊性分為兩種。

前者是防衛性、反應性、屬於良性攻擊性,是人的生存所必須的;後者是人類特有的毀滅性傾向和絕對控制欲,屬於惡性破壞性,也是此書討論的重點。惡性攻擊性是人所特有,不是從動物本能衍生出來的。

7.1976:《擁有還是存在

1956年出版的《愛的藝術》,佛洛姆在其中闡述愛作為一種創造性活動,也和人的創造性性格息息相關。而在此書中,佛洛姆進一步點出:「擁有」與「存在」之間的區別,如同對「生命之愛」與對「死亡之愛」的區別,是人類生命至關重要的課題。

他在書中提出「如何重建一個重存在樣態的社會」:禁止在工業和政治宣傳中對民眾進行洗腦、必須消除貧國與富國之間的差距、引入有保障的年收入能使資本主義和共產主義中的許多罪惡消失(有保障的年收入能確保真正的自由和獨立)、婦女必須掙脫父權制的控制、建立能高效傳播有效資訊的體系、科學研究必須獨立於工業和國防應用之外、裁減核子軍備等等。

8.1989:《存在的藝術

1976年佛洛姆出版《擁有或是存在》,探討「重擁有」和「重存在」兩種生命形態,其中未收錄的內容,由生前助手芬克編輯整理為《存在的藝術》,在1989年出版。(佛洛姆於1980年過世)延續著之前主題,本書接續說明「重存在樣態」會遇到的障礙、學習步驟、自我分析和自我覺察,以及如何從擁有到幸福。

9.1991:《聆聽的藝術

聆聽的技術》的第一部分,收錄佛洛姆在沙利文學會的演講(1964);第二部分是與其他學者為美國心理學學生所開的三星期課程內容(1974);最後一大節「精神分析『技術』,或者聆聽的藝術」,則是過世前不久打算將第二部分的內容出版成書的導論(1980)。

本書可看作佛洛姆基於臨床經驗而高度個人化的「批判式治療態度」,而非系統式書寫的「治療技術」。佛洛姆認為每個人都被所屬的社會塑造出某種社會性格,因此治療個人也隱含社會結構的改革。

三、其他參考書目和資料

1.《愛的先知:佛洛姆傳

2013出版,直到2019年才出現中文簡體字版,研究佛洛姆者必讀。

2.《不安到受不了時,念念佛洛姆

首爾大學哲學系教授朴贊國,以《逃避自由》為本,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剖析經典

3.《英雄:大屠殺、自殺與現代人精神困境

本書在探討「資本主義和現代人集體精神處境間,有何複雜連結?」作者藉由自殺、校園槍擊案等等,探討資本主義對現代人的傷害。

4.《美麗新世界

1932年出版,三大反烏托邦小說之一小説。作者描寫了一個由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社會,人們通過基因工程和藥物來控制生育、情感和思想,追求享樂和穩定,卻失去了自由和個性。

5.《1984

同樣是三大反托邦小說之一,探討極權主義,順從和壓迫。

6.親子相關書單:《拋棄母親》、《給我40歲的女兒:心理醫師媽媽走過中年之路的38個提醒》、《教出殺人犯Ⅰ》:以為正確,其實在毀滅孩子的教養觀……

7.黃怡小姐的 佛洛姆:佛洛伊德關心人,但是更關心他自己愛的先知:佛洛姆傳的真正面貌兩篇文章,對佛洛姆的介紹甚詳,推薦閱讀。

以上是對佛洛姆的粗淺認識,未盡之處,歡迎斧正、指教~

閱讀女子
閱讀女子
文章: 146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目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