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下A和B,哪個選項比較符合你對自己的認識呢?
A:經常自省、理性、書蟲、低調、多愁善感、嚴肅、常沉思、細膩、喜歡回顧、內在導向、溫和、冷靜、謙虛、獨行俠、害羞、常避開風險、臉皮薄。
B:行動派、熱情、誇張、八面玲瓏、合群、容易激動、主導性強、強勢、有主見、活潑、願意冒險、臉皮厚、外部導向、無憂無慮、大膽、喜歡大家注意自己。
再來,如果你和一大群親朋好友去搭輪旅遊,你會偏好?
C:花比較多時間一個人靜靜閱讀
D:當然是要和大夥兒多聚聚,盡情開趴享樂!
內向外向是天生的嗎?
根據《安靜,就是力量》指出,選擇A和C的多半是內向者,B和D多半是外向者。
身為一個年過三十才後知後覺的內向者,看到書中這段描述,大呼真是太傳神了!
典型的內向者度假時不顯歡搭郵輪和大夥一起鬧哄哄的開趴,反而喜歡一個人靜靜在海灘上閱讀,原因是內向者認為「其他人太吵了」,這些很吵的人會在內向者心中激起恐懼,讓他們想逃離,使他們感到威脅。對內向者來說,一百個人構成的群體實在太吵了,比一百本書還吵,比一百粒細砂還吵。
我就是那個很常想逃離鬧哄哄場合的孤僻鬼啊!
把人分成內向和外向,是怎麼來的呢?
1921出版的《心理類型學》,榮格認為「內向」和「外向」是人類個性的基石。
心理學家傑若姆.凱根在經過長時間的研究後指出:「高度反應是內向性格在生物學方面的基源之一」。所謂「高度反應」是指遇到同一件事,有些人的杏仁核反應較其他人激烈,這樣的小孩長大多半也是內向者,對陌生環境較為敏感,但不代表不能適應。另外,研究結果顯示,內向與外向性格約有一半的機率是遺傳而來。
外向者通常能從社交中汲取活力;內向者有時會被認為孤僻或不合群,其實他們不是不需要或不喜歡社交,而是需要更多獨處時間去恢復和補充能量。也因為善於獨處、深度思考等特質,造就許多偉大成就,例如:
愛因斯坦:我是一匹天生適合配戴單套馬具的馬兒,不適合雙頭馬車與其他馬匹共同協力……我非常清楚,為了達成明確的目標,一個人獨自思考並且進行決策是相當重要的」
或是《科技頑童沃茲尼克》中,書中描述他上班前會早到辦公室做準備,下班後回家簡單吃過晚餐,再回辦公室獨自工作到深夜,樂此不疲:
「在科學博覽會上,我學到未來職涯最核心的能力:耐心。……我學會了不要太擔心結果,而是專注在我所進行的每一個步驟上,把我手邊的工作盡可能做到完美」
假如只能問快速約會對象一個問題,你會問什麼?
內向者的特質之一,是較容易對陌生環境侷促不安、害怕上台演講等等。但「覺得不好意思」,有時反而代表著真誠。
《天生是好人》一書中,作者凱特納表示,假如他參加快速約會挑選終身伴侶,而且只能問一個問題的話,他會問:「你上一次感到不好意思,是在什麼情況?」對方回答時,他會仔細觀察對方是否出現臉紅、眼睛不敢直視等現象。他認為造成不好意思的因素,能告訴你這個人有多重視他人對自己的評價。從一個人是否容易感到不好意思,可以窺見他有多看重人與人相處的規範。
臉紅是真誠的窘迫,代表著謙卑、節制、與人友好,反而讓人凝聚在一起。
另外,內向者較擅長深度思索,謹言慎行,如同巴菲特所言:
成功投資和智商沒有相關,只要你有一般人的智商即可。你需要的是能夠控制衝動的性格,其他人在投資上會出問題都是因為衝動。」
美國前副總統高爾,卸任後投入他關心的環保議題,催生出《不願面對的真相》,他也是典型的內向者:
拍背打氣、握手相挺等,是政壇絕大部分人的活力來源,我的活力來源則是深入討論議題。
內向者的種種特質,只要運用妥當,一樣能開創美好人生。
內向者適合什麼樣的工作型態?
吳曉樂在《可是我偏偏不喜歡》寫道:
這世界上的另外一個人,把生活中滲痛的枚枚寫點串成線,線又織成面。藝術多脫胎自兩種心情:覺得太痛了與太美了…….這世俗之上,有一些志業恰好專屬於那些,心如同感光紙的人。」
內向者敏於觀察、深度思考、擅長獨立完成任務的能力,能夠在許多工作有所發揮。不過《安靜,就是力量》也提醒辦公環境的重要:
#最近有相當多研究顯示,採用開放式辦公室的公司,員工離職率較高。……他們在辦公室必須經常面對大聲且無法控制的噪音,因而導致他們的心跳速度加快,釋放一種叫做「可體松」的賀爾蒙,這種賀爾蒙決定了當我們面對壓力時會挺身對抗或躲避逃走。因此,這樣的員工會產生社交疏離感、暴躁易怒、喜歡挑釁,並且不情願幫助別人。
要特別指出,作者認為一定程度的團隊合作是可行的,但他不贊成作沒有自主權,過多的面對面合作,反而會扼殺創意。
徐豫在《在家工作》一書中也以自己為例,談到工作環境的重要:
儘管有些人認為,只要夠專業,無論個性是內向或外向,都應該能把工作做好。但話又說回來,真實的職場生活往往並不只是把份內工作做好而已,大多時候我們必須在工作之餘與人互動。……自從我開始發展自己的事業之後,我才赫然驚覺,原來過往在職場企業裡,我們都疏於估計從職場環境與人際關係而來的精神壓力。……對內向型的人來說,他們在獨處的環境之下才能充電……不喜歡停留在表淺的層次,探索內在(思想、觀念、情緒)會讓他們獲得精力。他們偏好安靜的思考,不喜歡太多外部刺激,若是在熱鬧或快速的環境裡,會讓他們迅速流失精力。…..對內向者來說,這種環境(開放式辦公室)迅速消耗他們的精力,下班時間一到只想立刻逃跑。
無論選擇居家工作或在辦公室,內向者只要能找到能讓自己靜心沉潛,不會時常被過度刺激的環境,相信都能發揮實力,有一番成就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