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看到老人家,不會站起來讓座嗎?」
事情發生已超過二十年,我仍記得當下熱辣辣的羞恥感。
高三時有次放學回家,因強烈經痛我不得不暫時落坐博愛座。一聲洪亮喝斥嚇醒了我,睜眼一看是個壯碩阿伯,嚴厲瞪著我。當下不知怎麼為自己辯駁,只好匆匆收拾東西,起身讓座。
或許這次的修法和改名,是送給大家,一個寶貴的練習機會:當我真的需要坐下來,我必須好好表達自己的需求,袒露自己的脆弱。《脆弱的力量》中這麼定義「脆弱」:「一種不確定、沒把握,又冒險的感覺,也是一種情緒衝擊。」
沒有人喜歡不確定又沒把握,感覺自己真是遜斃了!但是「脆弱的力量」除了展現在個人上,也和社會運作息息相關。最好的教養法不是「我的教養方式對嗎?」,而是「勇敢去做孩子的榜樣」,也就是「我們自己是什麼樣子,以及我們投入世界的方式」。如果我們希望下一代能真誠有禮的表達自己的需求,這個社會越來越文明,那身為大人的我們,必須先作出示範。
身心障礙兒的寒暑假,學習缺口誰來補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