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中生喋血街頭之前,大人做了什麼?

 南投日前驚傳,劉姓、李姓國中學生,放學後在市區買飲料時,李姓學生疑因叫劉姓學生綽號,引發劉生不滿,拿出美工刀朝李生丟擲,不料射中李生左側頸動脈,當場血流不止,送醫不治。一名自稱是李姓學生父親的網友,在臉書貼文,表示兒子是妥瑞氏症患者,在學校長期飽受嘲笑,是受害者卻被說是挑釁對方釀殺機,為兒子喊冤。目前全案訊後依過失致死罪嫌移送少年法庭審理,少年法庭法官裁定收容。

    關於這個事件,身為國中老師的筆者,有兩點看法:

第一、《特殊教育法》除照顧學生外,也要關照負責照顧的親人

要承接一個需要幫助的學生,需要老師、家長、特教老師、社工和醫生等,組成一個緊密合作的安全網,才能穩穩陪伴學生的成長,其中家長角色更是關鍵。家長如何和有特殊需求的孩子相處,需要資源投入去再教育和協助。

第二、社會大眾的再教育,亦是刻不容緩

這次事件發生後,網路出現許多留言:例如「一命抵一命」、「霸凌者死」等,顯見法治教育仍未完全生根。此事將由法庭處理,網友不宜過多情緒發言,避免引發社會對立。除此之外,如何和妥瑞氏症甚至其他「不同的」人好好相處?整個社會的再教育,是龐大但不能延遲的重要事情。

希望這次的遺憾,能讓學校體系和社會大眾的大人們多想想:在未成年孩子血濺街頭前,大人們可有做什麼,來預防悲劇的發生?

閱讀女子
閱讀女子
文章: 141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目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