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閱讀的目的
追求將過去「抽象化」的能力。
不管經歷多大變化,只要能認清過往的本質,只要賦予抽象概念更高層次的意義,
就能不受過去束縛。
例如:「資源整合能力」、「複雜情勢的解讀能力」、「當機立斷的判斷力」等等。
二、書的三大類
作者將書分為「發現問題之書」、「發現答案之書」和「既知提醒之書」三大類。
我認為最有意思的是第一種:從根本上撼動讀者的「發現問題之書」。
例如「我如何面對未知存在?」
小說《索拉力星》向讀者提問:「當你遇到自身智慧無法理解的存在時,會有什麼想法?會做出什麼樣的行為?」
三、以知識輸出為優先的「阿姆羅閱讀法」
「阿姆羅」是《機動戰士鋼彈》的主角,起出對於駕駛鋼彈機器人一竅不通,單純想逃避來自敵人的威脅,迫於需要才開始學習。也就是駕駛鋼彈後才學習駕駛鋼彈的知識。
有時順序對調,會加速激發人的潛能。
四、打造自己專屬的「集體圖書館」
無需讀完整本書,重點是打造屬於自己的「集體圖書館」。
在《不用讀完一本書》中提到:
「我們談論某書時,不像表面上看上去那樣只是單純談論一本書。
絕大多數的情況下,會廣泛地涉及到一系列的書籍。
因為世界上的書籍,都是在特定時間點,特定文化領域的系列叢書的一部分,
我想稱之為『集體圖書館』,而它也是關鍵所在。
談論書本的關鍵,就是掌握『集體圖書館』。」
「有教養的人,就算沒讀過那樣的書也無所謂。
雖然他可能不太清楚這本書的內容,卻很清楚那本書的所在位置。
總結來說,他們知曉這本書和其他書之間的關聯性。」
五、結語
市面上討論「閱讀」的書多不勝數,但每個真心閱讀的人,總能提出一些對於閱讀不同的觀點,讀來分外清爽。
當書讀到一定質量,如同作者所提及的「集體圖書館」,大概如同一個又一個 「主題閱讀」所串聯起來的大千世界,當你面對一本書,後面有千千萬萬的書,排隊等著與你相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