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廣閱讀一定要辦活動嗎?參加完活動,學生就會喜歡閱讀嗎?

最近的閱推工作之一,是準備第一次段考完,跨過週末就要開展的主題書展。

這次的書展,以電影 《獵魔女團》為出發點,搭配學習單,採購許多在第四十七屆中小學生讀物選介上的優質漫畫,以及kpop流行文化的相關資料,希望能引起學生共鳴。

由於館員臨時離職,四個閱推老師對新書上架的業務很陌生,這陣子常利用空堂抱著電腦去圖書館key ISBN、貼索書號、蓋大小章…….一陣兵荒馬亂總算在週五下班前搞定。

同事幫忙鋪設桌巾和拿擺飾,瞬間質感up!

閱推老師雖然空堂就是在圖書館做事,但根本忙到沒空看書…….

少數幾本延伸書單,給進階任務用。

這個細節要做到什麼地步?那個佈置到底怎麼做才好?

辦這個書展會不會就是一場煙火,學生之後也不會進圖書館?

這些疑問如泡泡般,波波波在我心中迴響著。

從〈閱讀推廣的的自問自答〉中隔空解惑

前幾天看到被譽為「公共圖書館之母」,陳昭珍教授的一篇文章〈閱讀推廣的的自問自答〉,原來她也有過這樣的疑惑。

文章一開始,教授受邀去擔任某圖書館閱讀推廣優良文案徵選,看著「閱讀ft.夏令營」、「閱讀ft.電競」等主題,都十分用心。但到底為什麼要辦活動來推廣閱讀?人的閱讀能力和興趣是什麼時候、怎麼養成的?

1983 年,心理學家珍妮-查爾(Jeanne Chall)博士出版《閱讀發展階段》(Stages of Reading Development)。 ,將閱讀能力分成六個發展階段,而這也成為教育界在閱讀教育與推廣非常重要的依據。簡而言之,小學四年級左右是從「學習閱讀」過渡到「從閱讀中學習」的關鍵期,所以小學四年級以前要學會閱讀,也成為各國政府很重要的教育指標。

也因此,昭珍教授開始關心中小學生的閱讀環境及閱讀教育,因為錯過了這個時期,也會錯過對閱讀的愛。

讓讀者與書相遇的關鍵

辦這麽多熱鬧的閱讀活動(相信昭珍教授也看過不計其數,用心設計的閱讀推動教案),真的能讓讀者與書好好相遇嗎?

她在文章中這麼說:

我慢慢的了解,在推廣閱讀的過程中,最重要的,是要推廣「這一本書」、「這一系列的書」、「這個主題的這些書」,如果推廣的人不知道要推廣的標的物是甚麼,對標的物不是很清楚,自己沒有看過,沒有心得,要如何推廣呢?閱讀的核心就是讀者與讀本之間的對話,我們可以擴展這個對話圈,但是不能沒有這個核心對話。

看到這段話我想起「繁華落盡見真淳」這句話。

佈置的再美再絢麗,身為策展人的我,如果就是興沖沖把書買來、耗費心力上架、花時間做海報…….但自己根本沒翻開過書,要如何跟學生對話?

昭珍教授接著說:「讓讀者和喜歡的讀本相遇,喜歡可能會喜歡的書,是圖書館推廣閱讀時最重要的任務」。

要推廣閱讀的老師、家長、館員……自己先讀過,才知道適合用什麼方式推廣,更是關鍵,例如「主題書展所展示的每一本書都要用心挑選過,展示目標,有策展說明,圖書介紹及簡單的學習活動。」

讀完昭珍教授的文章,讓我對辦主題書展的疑惑消除大半,現在就是要如何落實。

決定下週去重拍新書照,以倒數計時書展開幕一天一篇文的方式,發文在圖書館粉專上來介紹新書。

閱讀女子
閱讀女子
文章: 204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目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