身為國中導師,日日和半大不小的國中生相處,面對他們或天真或傻氣或脆弱或突然成熟的各種姿態,除了把握機會教育學生,自己也從中學到些什麼……
之一、莫忘中出
午餐時間去班上陪吃(看學生吃飯),視覺藝術小老師起身,遞給我一張橘色小卡,上面印著大大的幾個字:「莫忘中出」。靦腆害羞的小女生,支支吾吾解釋:「這是剛剛上課時A男的拓印作品,老師要我交給導師,請你處理。」
雖然心中咕噥著「為什麼視覺藝術課的作品要我處理?那鐘點費要不要分我一半?」但當導師就是收爛攤、積功德啊!
心中轉了一圈,A是個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小男生,導師面前裝得很乖,科任課偶爾調皮,基本規矩不至於走偏,這種明顯試探底線的拓印作品,剛好可以用來好好機會教育一番。
等A吃飽刷完牙,要去找朋友聊天了,呼喚他來座位旁,好聲好氣地開口:「請問這個作品的意思是?你不想忘記中出嗎?你知道中出的意思嗎?可否跟我解釋一下?」
A的臉瞬間漲紅:「沒有啦,我本來是想刻『莫忘初衷』,只是刻錯字啦!」
我依舊好聲好氣:「這樣啊,因為老師看到後有點擔心,如果你知道中出是什麼意思還刻在作品上,造成看到的老師和同學覺得不舒服,這會構成什麼呢?」
A的臉更紅了:「性騷擾…….」
我繼續輕聲細語追問:「老師不想誤會你,要跟你確認,你沒有打算性騷擾別人的意思吧?」
A搖頭如咚咚響的波浪鼓。
看來可以結尾了:「我相信你不是故意的,但你要跟視覺藝術老師說清楚,免得她誤會你。所以請你去拿聯絡簿,把事情經過還有反省寫清楚,寫完給我看,然後請帶著聯絡簿去找視覺藝術老師道歉。」
A乖乖點頭,回座位寫聯絡簿。我則掏出手機,到教室外打給家長說明事情經過,用意不是指責A,而是請家長再找機會跟A聊聊。這年紀對「性」好奇很正常,但要學會分清楚開玩笑的對象和場合。
之二、十三分鐘
7:35,全班已就定位十五分鐘,動作快的考卷都快寫完,D罕見地遲到了,這時才進教室。
學生們知道規矩:遲到要來導師座位旁說明原因,如果是自己睡過頭,就愛班服務十分鐘;如果有不可抗力的理由導致遲到(如起床流鼻血、家人臨時有狀況等)就不處罰。從日常對話中,練習完整的表達。
D是個高個兒男生,木訥老實,數理資優,但講話常眼神飄忽面無表情,需要多練習如何溝通。
D一貫的面無表情:「老師早,我遲到了,因為我今早花十三分鐘在扣釦子」
教書超過十年,我第一次聽到如此奇特的遲到理由:「扣釦子?」
D還是面無表情(或說一臉正經?):「對,因為我很久沒穿這件制服,今早照平常時間穿衣服,發現釦子扣不上(邊動手示範),所以多花了十三分鐘。」
真不愧是數理資優,連幾分鐘都說得一清二楚。
再往下追問,順便多練習對話:「那你覺得,下次如果遇到制服日,該怎麼辦呢?」
D沉思半晌,依舊一本正經:「提早十三分鐘起床穿衣服?」
我內心邊跌倒邊大笑,還是得正經回答:「你覺得好就好,那這次就不罰愛班服務了,趕快回座寫考卷吧!」
身心障礙兒的寒暑假,學習缺口誰來補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