讀《熟手の慢工細活之三:高雄百工之內陸縱貫線&聚落|生活工藝師老手藝|》

熟手の慢工細活之三:高雄百工之內陸縱貫線&聚落|生活工藝師老手藝|》編輯團隊走訪高雄的平原區,山腳區和鳳山區,拜訪在地百工職人,最終集結成精彩的第三集,以細膩的訪問和照片、別出心裁的插圖呈現在讀者眼前。

其中秋意陶的創辦人陳建智的故事深深撼動了我。

人生前半場在八大行業工作,是道上兄弟,出入監獄好幾次。最後一次入獄時已接近五十歲,赫然驚覺出獄時就年過半百,難道老了還要過這種生活嗎?下定決心金盆洗手。

在獄中學建築製圖和廣告設計都成績優異,被派到陶藝班學習和製作陶器,練成了大型陶器的拉胚,連老師都嚇了一跳。出獄後,在南投水里蛇窯工作一段時間,遇到住高雄的另一半,決心斷絕過去江湖朋友的往來,來到高雄成立秋意陶工作室。

秋意陶中的「秋」字,來自伴侶的名字;這篇的作者也以「如同他進入人生的秋季,重新創作出一道陶土色的風景」來詮釋,更添韻味。

另外,位於田寮古亭的瀚石工坊,負責人鄭斌年輕時就獨鍾石壺雕刻,源自於自己喜歡泡茶。早年父親是古亭國小的主任,熱衷當地事務,家中經常有訪客上門拜訪,「泡茶」就成了他的日常工作。

二十六歲時靠著到處觀察,自己依樣畫葫蘆慢慢摸索,無師自通刻出第一把石壺。

田寮人口僅七千人,放眼望去是一片泥岩惡地,但鄭斌從小就發現二仁溪畔有貝殼化石,也常到荖濃溪撿沖刷下來的青龍石做成石壺,因保溫效果好,成為泡高山烏龍茶最好的茶具。

看似一片荒蕪的田寮古亭,沒什麼藝術資源,資源匱乏的地方竟長出一個藝術綠洲,也十分令人動容。

推薦《熟手の慢工細活之三:高雄百工之內陸縱貫線&聚落|生活工藝師老手藝|》,即使是對高雄一片陌生的我,也能從中得到許多閱讀樂趣。

閱讀女子
閱讀女子
文章: 204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