選擇去選擇:讀《人生四千個禮拜》(上)

這本書榮登我2024前三名愛書,看完一次畫了滿滿重點,放在案頭時不時拿起來再翻一次。這本書分成兩大部分,分別是「選擇去選擇」和「人力所不能及」,本篇討論第一部分。

一、選擇去選擇

1.對時間的焦慮養活一整個「時間管理」、「自我專案管理」、「生產力管理」等產業,包括許多暢銷書和服務。…..矛盾的是,完成這些事後我們只有感到更忙碌、更焦慮……「全面感到深沉的倦怠」是今日的常態現象,特徵是無力完成基本的日常事務。

延伸閱讀:《倦怠社會》

2.作者回顧中世紀,沒有「時間」這個概念。當時的人不會心急如焚想完成每一件事,生活自有規律,而不是安排在某條抽象的時間軸。他們會強烈意識到萬事萬物鮮活的一面,感受到永恆,「活在深層的時間裡」。……

3.以抽象方法去思考時間,自然會將其視為一種「資源」,可以買賣或以有效方式運用。……時間「發明」之前,時間只是讓生活開展的媒介,時間組成了生活。
時鐘發明後,「時間」和「生活」變成分開的兩件事,時間變成能利用的東西。……
時間不再只是你悠游其中的水,而是一種如果你不想要感覺罪惡、驚慌或被壓垮,就必須加以主導或操控的東西。

4.效率陷阱、面對有限性 我們努力增加生產力的策略,大都只會讓事情雪上加霜,因為那些方法實際上只會讓我們進一步逃避,畢竟要面對你的時間多麼有限很痛苦。面對的意思是,必須做出困難的抉擇,你沒有時間做你曾經夢想的所有事情。

尼采:「因為對我們來講,更重要的是一定要讓自己沒空,
沒時間停下來思考。匆忙度日是共同現象的原因在於,每個人都在逃避自己。」

你必須在深思熟慮後,做出重大、嚇人、無法回頭的承諾,事先無法得知是否將獲得最好的結果,但事實證明願意放手一搏,終將帶來更多滿足感。……錯過讓我們的選擇有意義。

有意義的生產力通常不會來自匆忙完成事情,而是需要花多少時間就花多少時間,臣服於德國人說的「本身的時間性」,也就是某個流程本身就需要的時間…..另一種不流行,但非常強大的概念是讓時間使用你,不把生命當成讓自己功成名就的機會,而是回應你所處的歷史時空的需求。

5.我們很少停下來如此理性的想事情,因為那代表要面對自己能力有限的痛苦現實。
我們被迫承認有些事很難選擇,包括你要讓哪顆球接不到、要讓哪些人失望、要放棄哪個你重視的志向、要放棄扮演哪個角色等。

《社會加速》的導言:
「我們愈能以更快的速度前往各地、看見新事物、嘗試新食物、擁抱不同形式的精神生活、學習新活動、與他人分享感官上的愉悅,不論是跳舞或性愛、體驗不同形式的藝術,我們能在一生中體驗的可能性,就愈接近人類今日與未來的一切可能性。換句話說,我們愈來愈接近真正的「充實」生活,也是字面意義上的充實,我們真的在生活中塞滿了體驗。」

你得選好屈指可數的幾件事,其他的全數犧牲,接著想辦法消化不免讓你感到失落的情緒。…..你再也無法回頭時,焦慮會消失,因為現在只有一個方向可走:你要前進,走向你的選擇帶來的結果。

管理有限時間得核心挑戰不在於如何完成每一件事(那根本不可能),而在於如何以最明智的方式決定不要做什麼,以及如何不要因此懷有罪惡感。

6.有創意的忽視藝術
(1)先支付你自己
(2)限制進行中的工作
(3)抗拒重要性中等的誘惑

7.注意力就是生活:你活著的體驗,就是你付出注意力的東西,就是你活過的人生。當你把注意力放在你不是特別重視的事情上,你付出的代價就是你的生命。


8.我們很多時候是「自願」分心。我們內心有一個聲音想要分心,不論是藉由數位裝置或任何東西都好,我們不想把人生花在自認最重視的事物上……當你專心做你認為重要的事,你是在被迫面對自身的極限。那個體驗特別令人不舒服的地方,就在於你非常重視手上的任務。……每當我們任由自己分心,就是試圖逃避面對自身有限性的痛苦。……無聊的情境有一個共通點:你被迫面對自己的有限性,不得不處理現在這一刻出現的體驗,不得不接受事實就是這樣。

9.我們眼中「造成分心的事物」,其實不是我們分心的根源,只是我們紓解情緒的工具,好排解面對限制所引發的不適感。……削弱分心的力量最有效的方法,就是不在期待事情會有所不同,也就是接受人會感到不愉快的原因。我們凡人投入挑戰性高的重要事務時,將被迫面對自己的力量有限,無法控制人生會發生什麼事……方法不是追求寧靜或專注的感受,而是體認到煩躁的感覺勢不可免,將注意力放在眼前的現實狀態,而不是叫苦連天。

二、我從本書第一部分學到什麼

第一部分有許多戳中我的點,例如作者自承是個「生產力狂」,熱愛劃掉代辦事項和整理桌面(不就是我嗎!)
另外作者直陳《與成功有約》提到的「大石頭實驗」令人翻白眼(重點不是放不下所有石頭,重點是拒絕中等誘惑的石頭)也令我有鬆一口氣之感(我就是塞不進去這麼多石頭啊!)
在總是莫名忙碌、超級疲憊的生活中,此書像是一帖先苦後甘的清涼藥,讓體內的焦躁徐徐降溫。

延伸閱讀:盧郁佳/我們都是「時間管理邪教」倖存者──讀《人生4千個禮拜》

為什麼老闆有事總是喜歡推給我?|《人生4000個禮拜》|文森說書

閱讀女子
閱讀女子
文章: 141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目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