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「你就像隻沒有受過大小便訓練的小狗」
曾經有位獵人頭小姐,這樣形容作者,而作者也不避諱在此書中拿來自嘲,坦承自己雖然能力頗強,卻多次因為多言而蒙受重大損失:丟掉工作、危及婚姻…..也讓他興起寫這本書的動力。
但市面上沒有給「多話者」的匿名求助協會,作者除了遍訪相關學者,甚至在聚會前服用焦慮症用藥,免得自己的多話發作,卻讓鄰居覺得自己有一點……秀斗。
二、「閉上鳥嘴的本質就是一種心理治療」
現今社會的各種設計就是讓人分心。
例如辦公室:
「在每項關於開放式辦公室格局設計的研究中,無一不發現,噪音是思考能力與工作效率的殺手。」
「安靜無聲的環境對腦部具有療效,可以協助大腦生長新的神經元。這些神經新生會增強心理韌性,降低生物處於壓力中的焦慮。」
例如手機:
「我們用手機來安撫自己,即使手機很諷刺地正好是那樣最不能讓人得到安撫的物件,他們是焦躁的製造機。」
例如社交媒體:
「你無需與社交媒體一刀兩段,但你絕對必須與之大幅疏遠」
「過半數的美國人表示曾在社交媒體上貼過讓他們後悔的圖文」
三、我們可以怎麼做
如果要滑手機,那就「用正念滑手機」(專注於當下的滑,避免多工)
定期給自己放個「數位長假」(例如某週日不碰手機)
在與人相處上,練習「主動聆聽」:
「阻絕包含自身想法在內的各種雜音,專心一意去聽懂對方想傳達的意思。若說這世上有什麼能讓人發自內心地開心,能被真真切切地看到跟聽到,想必妥妥居第一。」
「重點是在這場對話中,我能不能塞進一些誠摯?這點很有趣,因為我們所說的誠摯指的到底是什麼?你必須卸下面具,你要讓一部份的自己被看見或聽見。也就是說,你要表達出跟你價值觀一致的東西。你不要去管天氣怎麼樣,美式足球超級盃戰況怎麼樣,你要去談真正要緊的是,那些代表你核心價值的事。」
四、我學到……
在這個喧囂的世界,適度閉上嘴巴、適度遠離社群、給自己和身邊的人一些安靜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