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大三鶯走路節 解說員暨活動志工工作坊(上)

這篇文章記錄2023年的暑假,誤打誤撞參與了大三鶯走路節 解說員暨活動志工工作坊,不僅對三鶯區有多一些瞭解,認識一群專業又熱情的在地夥伴,更意想不到的,後續還影響了在學校的工作…….

大三鶯走路節是什麼?

第一屆的走路節,是由林炯任老師憑著一股對在地的熱愛,登高一呼,由民間自辦。林老師因為做家庭訪問的關係,從家長口中間接了解地方的人與事,如傳統產業藍染、伐木、茶業,到近代的煤業等,因緣際會之下,一頭栽進三峽在地的文化史蹟領域,也將所學融入教學中。2013年從三峽區插角國小退休後,依舊深耕在地。

2015年,台北大學設置校級「海山學研究中心」,專責推動「海山地區」(三峽、鶯歌、樹林、土城、板橋、中和、永和、新莊與桃園大溪)的在地研究。2016年開始,接手籌辦第五場「三鶯走路節」活動,三鶯社區大學及新北市立北大高級中學也是主辦單位。

每年的路線不同,參與者都收穫滿滿,一年比一年規模盛大。

據說2023年的舉辦規模是歷年來最盛大的,分為山線和溪線。

一起在台北大學出發,最後在新北市立美術館旁邊的龍窯橋會合。

「解說員暨活動志工培訓工作坊」,分成室內課程和戶外踏查,還有行前實走和討論會議。當時對這些課程霧煞煞,單純有些好奇,加上課程免費(喂!),沒多想就報名了!

戶外踏查

頂著暑假的驕陽,和一群熱忱的夥伴踏查,對怕熱又怕曬的我來說,真是新奇的體驗。

踏查福源山步道,植物專長的美惠老師,為我們一一解說路邊的一花一木。

聽其他夥伴轉述,美惠老師在三鶯社大開的課總是秒殺,超級難搶!這次工作坊有幸聽她講解植物,完全懂為什麼會秒殺啊!

「山林裡的綠色寶藏」:羅氏鹽膚木

每年的10月至11月果實的盛產季,越是到熟成的時間,會有雪白色的結晶體覆蓋在青綠色的果實上,使果實嚐起來有薄鹹味。達魯瑪克的魯凱族人將製為食用鹽,獨具風味。

光臘樹(又名白雞油)上滿滿的痕跡,原來是獨角仙的傑作!

每年6~8月間,光臘樹的樹液是獨角仙、鍬形蟲成蟲等昆蟲喜愛的食物。獨角仙啃食樹皮大多是直的,與樹幹平行,不會讓樹死亡。

夥伴撿給我的松果,說放在乾燥處會爆開,果然!

第一次知道,有「單粒石」、「三粒石」這樣形式的土地公信仰

單粒石。

土地公又稱為土神、社公、福德正神等。墓地的土地公稱為后土,客家地區稱為伯公、大伯公等等。

來到龜山的曹家洋樓,是日本時代的龜山地標。

這幾年有熱心志工進駐開始整頓,成為當地的文化基地。

龜山眷村故事館,位於龜山區光峰路千禧社區旁,早期為龜山區陸光三村自治會辦公室,是眷村活動集會的重要場所,是在地居民共同保存成為情感交流的好所在。桃園市政府文化局為保存眷村文化資產精神,2004年登錄歷史建築,定名為「龜山眷村故事館」,成為陸光三村改建後唯一保留的老眷村建築。

龜山的石雲禪寺。位在桃園市龜山區兔坑里石雲路338號,海拔約220公尺。

石雲寺曾入選臺灣歷史建築百景中桃園預選的20名名單,環境清幽,全寺沒有佛語對偈,是其一大特色。

張銓津老師本身在國中任教歷史,對在地文史有深入探究,為我們解說石雲禪寺的來歷。

壽山巖觀音寺,創建於清乾隆七年(西元 1742 年),是當地歷史最悠久的廟宇。

原名「嶺頂廟」,後經乾隆皇帝賜名而得今名。

龜崙社末代頭目永媽隆故居,至今已有150年歷史。

天氣實在好得不得了!烈日下炯任老師在為我說明什麼,內容有些忘了,只記得老師真是滿滿掩不住的熱忱。

我是誰?我在哪裡?只有我覺得很熱嗎?

當時去戶外踏查,往往走一整天,回家一看,超過兩萬步 🚶

閱讀女子
閱讀女子
文章: 170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目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