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執教鞭頭幾年,經驗不足,不知如何和學生相處,甚至還偶有摩擦,十分痛苦。
有次在《精準提問》一書中讀到,有位國中老師在班際排球賽前,問了全班一個問題:「如果你是導師,你會在比賽前、比賽時、比賽後分別和同學們說什麼?」「要記得笑」、「大力拍手」……藉由一個關鍵提問,他引導全班建立共識,凝聚士氣,拿下好成績。
原來一個好提問,也可以營造良好的班級經營!
「史蒂夫,你拯救了我的人生」
《超級提問力》一書中寫道「一個問題有使人『思考』與『回答』兩種強制力。以對方為中心,使人往特定方向思考,也能促使人行動,這就是『提問力』。正確的提問,將是掌握優勢的利器,不僅能駕馭他人也能自我控制。一旦掌握提問力的竅門,等於是找到蘊藏強大智慧的泉源,無論是工作、人生、甚至是人際關係,都能讓你獲得更多的成長與成就感,是與人生的一切都息息相關的重要能力。也可以說,學會提問,就能隨心所欲的掌控人生!」
如果一個好問題影響這麼大,我們要如何學習提問?
經典暢銷好書《50個問題為自己爭取更多:從電信費率到談判桌》會是個好選擇。
本書的原文書名是《Never Lose Again: Become a Top Negotiator by 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s》,直接翻譯是「不會再失敗:藉由問對問題成為頂尖協商者」,雙作者是擁有多年實戰經驗和培訓經驗的律師。
作者之一Steven Babitsky在年輕時,曾花三年時間,協助一位因公傷而肩膀下永久癱瘓的水電學徒,成功向保險公司爭取到和解金,讓他之後能過得健康又快樂。這位客戶感激地對Steven Babitsky說出:「史蒂夫,你拯救了我的人生」,讓他感受到協商的力量,決心鑽研協商技巧。
史蒂夫在和另一位本書共同作者James J. Mangraviti合作期間,發現:大多數聰明的人都不善於協商;懂協商的人往往在財務和工作上更勝一籌,在生活上也比較吃得開。
於是他們將多年實戰經驗和培訓課程中的收穫,濃縮成十大類、五十個問題,適用於任何協商場合。
具體而落地的提問方法
書中有些問題日常生活很常見,但本書厲害之一,是雙作者經過多年實戰經驗,將其系統化整理,說明這個提問的使用時機、好處和壞處、並輔以適切實例佐證。
我邊讀邊回想:原來我有用過類似的提問,但當時朦朧不知所以然,看完相關篇章後,對問題的效力,以及後續如何應對,整個協商輪廓就更加清晰。
例如在和家長談話時,會常用「我們要不要一起把餅做大?」的變化句型。親師應該是共同支持孩子成長的夥伴,而不是對立方。
再例如「得獎的感覺如何?」,找出協商對手的高光時刻,與之建立正向連結。
以和國中生相處為例,他們處於渴望擁有和諧同儕關係,也能被師長看見的階段,我會不定期公開表揚表現好的同學,不只是課業方面,也包含打掃認真、樂於助人等等,通常只要公開一表揚,孩子的臉就亮起來,後續師生關係也更融洽。
本書厲害之二,是每個問題最後,都有「怎麼運用」和「怎麼回答」。這實在太有趣了!尤其是「怎麼回答」這部分,「對答案」前我會先模擬自己的回答,再去看作者提供的答案,內心驚呼原來可以這樣破解這招啊!
例如「可不可以告訴我價格大概是多少?」、「某某人還在那裡工作嗎?」這兩個問題,作者的回答真令人敬佩其思慮之縝密,歡迎大家去翻書,看作者如何回應。
本書厲害之三、是這本書的五十個問題,可以靈活串聯運用,形成「組合技」,效果加倍。
以跟學生互動為例。若師生對某件事意見分歧,我通常會以較軟性的問候「最近怎麼樣?」開頭,讓學生能聊聊自己的狀態,也表達自己的關心。這時再接一句「你要不要想想,對這件事,有什麼雙方都能接受的方法?」通常學生也能提出好方法,就可以順水推舟,讓事情圓滿落幕。
「你今天有沒有提出很好的問題?」
開學初有位社團老師來找我,表示想合作課程。由於該老師是第一年來敝校任教,對他的相關背景、想怎麼合作都一片陌生。
看到書中的好方法,我傳訊息給對方:「能不能在開會前寄封電子郵件給我,說明討論事項、合作目標、考量重點等等,方便我是先做準備?」(問題七)
對方很快回訊:「能不能約個時間,當面聊聊?」(問題九)
我還是回以「請列出您想在會議中談成的事情寄給我,我好事先準備」對方也應允了。
經由事先蒐集資料,除了增加開會的效率,也讓我能先了解對方的目標,幫助自己也幫助對方。
諾貝爾物理學家得主伊西多.愛賽克.拉比的媽媽,每天回家都問他:「你今天有沒有提出很好的問題?」
藉由這本書,我問出一個好問題,讓合作往前推一步。且讓我們從這五十個問題開始練習,學會提問,改變人生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