創生地方,也重新創造自己的人生:讀《寫給凡夫俗子的地區再生入門》

衰敗的故鄉,回得去嗎?那裡還有足以養家活口的工作嗎?還是乾脆留在城市算了?

這樣的疑問,相信曾浮現在無數人的心頭。

在大城市工作幾年後,許多人會面臨選擇的關頭:「就此留在異鄉,偶爾回老家一趟,家鄉日益衰敗,長輩凋零後就不再返鄉?還是一咬牙辭職,帶著家人和家當,回到故鄉,一切歸零重頭開始打拚?」

從「整理老家問題」到「地區整體的再生」

本書男主角賴戶淳直到高中畢業,都在東京近郊的一個五萬人口小城市生活,接著在東京讀大學和就職,轉眼離鄉已十年。

父親原在當地的商店街經營一家零售店,幾年前過世後由母親接手,如今母親想要賣掉店舖,和朋友過著逍遙旅行的退休生活。代替母親處理相關事宜的淳,在往返東京和家鄉之間,思考著自己未來的人生走向。

也因為遇到昔日友人,淳一步步從東京上班族,轉生為地方創生的返鄉青年,開展意想不到的人生。

本書作者木下齊是日本知名的地方再生企業家,從高中就投入商店街活動,甚至在商店街經營起公司。累積二十年的經驗,把在地方上工作會遇到的種種問題、掙扎…….以小說形式呈現。每個章節除了有行文間的附加說明,最後還附有專欄,結合個人經驗闡述相關概念。

我很喜歡這樣的安排。讀者可以跟著男主角淳的第一視角,從開頭的迷惘搖擺,到下定決心辭職返鄉,緊接著面臨種種關卡(態度輕蔑的銀行、虛張聲勢的批判者、竊取創意的公務員……),最後終於和夥伴們一手打造成果。

享受了小說的緊張刺激,同時也吸收作者累積二十年的知識精華。

緊張刺激的創業小說之外

除了精彩的小說情節,這本書有兩個我很欣賞的點。

第一、立意明確的社造主張

作者在書的一開頭,開宗明義提醒讀者,他希望讀者從書中學到兩件事:「再怎麼等待都不會有超人降臨家鄉」、「所有地區都能夠立即開始」。

例如書中人物佐田,是自負風險,在地方打造具風格的餐飲店家。他不期待援助(甚至在與政府官員的會議中,直陳「得不到援助就是最好的幫助」),以個人理念和努力吸引顧客,在前途茫茫的地區與市場正面交鋒,做出一番業績。

作者認為這樣的人,才能成為在地方上開拓未來的「人才」。

而作者也會以「在地有魅力的店的老闆好不好親近」當作基準,判斷該地是否為可做生意的地區。

當事業發展停滯時,淳向佐田傾訴內心的煩惱,佐田表示:「所有事情都是一樣的,必要的時候,如果該去做的傢伙自己無法下定決心,就會停滯不前。」作者也補充自己的想法:「所有人都在想會有誰幫忙做,強制分配是沒有意義的,基本上應採取自願者舉手的方式,由個人自主行動。」

書中不斷強調「開始行動,在行動中修正」,也讓我想到近年來流行的「當責」。

第二、為台灣版量身定作的專文

作者特別寫作一篇台灣版專文,整理台日地方創生的五個共同與迥異之處:台日都有著依附補助金的惡性循環;人少卻擁有能盈利產業的鄉鎮市強過都市地區;台灣地方創生先進之處在於「地方*創意」、「活用道路」及「民間企業的活力」;尊重從一小步開始改變在地的「積小為大」;最後,本書是為挑戰者應援。

其中「活用道路」這點,作者認為台灣各地有許多平日就使用道路經營,形形色色的店家(例如夜市),這種公共空間的使用方式,作者認為應該向台灣學習。

身為台灣人,對這點有些遲疑。「活用道路」的初衷是好的,但現實是令人心驚膽跳的「行人地獄」,任意霸佔人行道的無良店家……只能說從構思到落實,都需要更細膩到位的全方位實踐。

為下一代而創造,為挑戰者應援,為實踐而寫

為各地的地區實踐者所辦的「高峰會」中,大家討論到各地都有人才外流,產業萎縮的問題。在地的教育機制無論農林漁業或商業,都應建立讓學生能接受符合當代教育、在地時間和生活的機制。

淳也在討論中恍然領悟到:「曾經離開家鄉到東京的我這時更明白,無論大人或小孩,大多認為家鄉沒有機會」……「我想為現在的年輕人創造一種方式,讓他們及早發現那些我從前不曾察覺,當地沉寂著的機會。」

佐田買了廢校開始執行,在時機成熟時,把棒子交給有潛力的下一代。

在書的尾聲作者也提到,如果把視野拉更開,二戰前幾乎沒有企業採終身雇用制,自營業才是理所當然。如今社會劇烈變動,工作方式再度流動,如何成為獨當一面的自營商,也是重要課題。

木下齊在書中表示,這是一本「為挑戰者應援」,「為實踐而寫」的著作。這一切無非是為了打造一個更宜居的地方,留給下一代更多的選擇。

這讓我想到鶯歌的產地開放日活動,推動「窯場導師進校園」計畫,讓學生體驗陶藝創作,並將作品於市集展出販售,深化孩子與在地文化的連結。

除了地方創生、產業復興等嚴肅的「大議題」,作者也巧妙融入個人經驗到書中情節,令人會心一笑(例如男主角淳因壓力過大得了圓形禿,作者也有相同經驗)。

推薦這本巧妙融合地區再生、活化產業、自營商、創業……等議題的好看小說給大家,相信每位讀者都會從中得到不同的收穫。

閱讀女子
閱讀女子
文章: 204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目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