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書副標題令人觸目驚心:「長照四個九十歲老人的我,將如何面對老後生活?」
作者小梶沙羅1958年生,2019年開始在雜誌上刊登照護父母生活的散文,用輕快流暢的筆調,書寫沉重的一打四長照生活,深受歡迎。
第一篇「照護工作終於到我頭上!」即使有住在離老家五分鐘車程,從事自營業的大哥,作者還是辭掉工作二十五年的公司,搬回從東京走跨海高速公路一小時半的故鄉。
箇中細節作者雖然沒有多花筆墨描寫,細思卻耐人尋味,讓人聯想到最近引起熱議的《長女病》。
作家張慧慈(小花媽)的作品《長女病:我們不是天生愛扛責任,台灣跨世代女兒的故事》引起許多讀者共鳴,我們看到那些理所當然的期待,對女性造成的傷害。
「長女病」是指過度燃燒、過度盡責的親職化小大人。作者也表示,「長女病」不見得只存在於長女身上,也可能發生在次女或其他手足身上。
在《錢先花光還是命先沒了》中,我也看到一個超級盡責的女兒的身影。
即使女兒特地搬回來照顧父母,媽媽講話毫不留情::「在我家吃閒飯的人,憑什麼指手畫腳!」
行為也是毫不掩飾的偏心:
相對於老爸把銀行存摺交給長子,也就是我大哥管理,只有急需時才會領出來,老媽卻完全不准我們碰她的存摺、印鑑,當然還有錢包,她即使用爬的也要自己去附近的提款機提款。
成長時期的心結沒有完全處理妥當,現在又得每天相處,根本短兵相接,作者也直白表示:「說實話,我也一直不喜歡媽。」
除了自己高齡的父母,膝下無子的阿姨和姨丈頻頻出各種狀況,讓她花費大量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去一打四長照四個老人。
書中有句話這麼說:「做過照護的人,在喪禮哭不出來」
國高中死黨的母親以九十三歲高齡過世,接到訃聞時,作者最先想到的是「如釋重負了吧」。原本應該是要致意「請節哀順變」,但彼此分享過太多對老父母複雜煩惱的情緒,說這些話顯得見外甚至矯情。
最後決定傳:「伯母也終於輕鬆了,辛苦你了。」同學立刻回傳:「是的,我想她真的是福壽雙全了。」
作者選擇辭職回到家鄉,挑起照顧雙親終老的責任,非但得不到什麼感激,還得面對父親的各種跳針行為、母親的種種脫序行徑。看完書我只想問:會後悔做這個決定嗎?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