閱推老師到底都在做什麼?

「請問~閱推老師最忙的就是辦書展嗎?做這些事,會得到什麼?」

這學期學校來了幾位實習老師,其中有位國文科的老師,有三週在圖書館輪值,看著閱推老師們為了書展忙進忙出,忍不住好奇發問。

沉吟半晌,我嚴肅回以:「閱推老師除了辦書展還有一些其他事要做,說來話長,再找時間跟你分享。至於做這些事會得到什麼,大概就是期末校長會一人送一條金項鍊吧!」

實習老師睜大眼睛,一臉不可置信。雖然不是她的指導老師,也不能跟教育圈的生力軍亂開玩笑,趕緊收斂嘻笑嘴臉,跟她正經說明(希望實習老師不要覺得遇到怪阿姨)

根據《散播閱讀火苗的人:臺灣圖書教師的故事》一書指出,閱推教師有四個身份:;一是教師,為學生上「圖書館利用教育」課,建構學生的閱讀素養;二是行政管理者,進行圖書館的服務工作;三是教學夥伴,與其他教師進行協同教學或進行其他合作;最後是資訊專家,整合數位資訊,將資訊融入教學。

實際運作上呢?

這學年因人事變動,四人團隊換了兩個,都是初任閱推教師。

另外,敝校有三個閱推教師名額,一個是國教署,兩個是新北市區級,一個名額可以減十節課(但因為目前師資荒,一定得超鐘點,只是多少問題)。

國教署的減課不能拆,就掛在一個夥伴身上(減課十節);新北市區級二十節,有十節在我身上,另外兩位夥伴分別是三節和七節。

因為夥伴和減課數量的變動,各自身上的任務勢必有所調整。這兩個月大家就且戰且走,互相支援,一起完成第一次主題書展、跨校閱推研習、認識圖書館活動…….而到十月底,該做哪些事的大致輪廓也差不多摸清楚八成了,可以重新討論工作項目。

說好的大致原則:每個項目要有個主要負責人,需要支援時就勇敢求助,不要自己悶頭做。

整理出來的項目有:處室小志工、閱讀護照(發放、販售、重買、抽查)、文化走廊&川堂佈置、愛讀者聯盟積點卡、晨讀、志工媽媽入班、班級書箱、圖書股長訓練、四次書展、辦理研習、製作各種獎狀、第一線處理學生各種大小事、撰寫國教署計畫&成果報告、處理五項學習單(讀報教育筆記、書箱學習單、讀家報導、筆記達人、志工媽媽入班導讀回饋單)、圖書志工點數、整理和全校批改全校學生的閱讀護照、七年級SR前測和後測、七年級認識圖書館活動、書目管理/期刊訂閱(買書、催還書、上架書、報廢書、借閱率)、每天2:40看打掃、其他教務處交辦業務(段考讀卡、鑰匙管理、場地管理、設備借用)、圖書志工/ipad志工聯絡、期末兩次頒獎(司儀、出節目)、每學期全校科普閱讀兩篇、圖書館空間規劃。

區級部分:找講師+安排四次研習+一次期末聚會(新主題簡報)、辦理區級座談(主持、場地、餐點)、做簡報&上臺報告、期末跨校教案、撰寫區級計畫&成果報告。

另外有「很棒但非必要/許願池」:經營臉書刷存在感(X) ,讓別人知道我們在忙什麼(O)。

我認為重要但不緊急:開發讀報教育課程、閱讀策略課程、圖書館利用教育課程等等。

這學年大家先各自熟悉新業務,好好活下來最重要!

也希望認真的實習老師不要被嚇跑,以後有機會務必當當看閱推老師,會有很多收穫的~

閱讀女子
閱讀女子
文章: 204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