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五專完全免試入學」,免了什麼?又留下什麼?

從113學年度試辦的五專「完全免試」招生,提供1793個名額,吸引將近7000個考生報名,反應熱烈;114學年將擴大五專「完全免試」入學單獨招生名額,名額增加到3151名。招收對象以國中應屆畢業生為限,每人僅能選擇1個校科組志願。

不採計國中教育會考成績,僅採計多元學習表現(擔任幹部或小老師、服務學習)、均衡學習(健康與體育、藝術、綜合活動與科技四個領域,五學期平均60以上)及其他項目(各校自訂)。當報名人數未達招生名額時,全部錄取;報名人數大於招生名額時,將以積分項目比序擇優錄取,且在國中會考前就會放榜。

招策會主任委員楊慶煜表示,五專課程強調實務實習與專題製作,鼓勵考取專業證照,同時透過跨領域、跨模組式多元教學的5年一貫素養教育課程,培養軟硬實力,修業5年取得副學士學位後,可參加專技人員高考進職場,或累積職場經驗3年後,直接報考研究所深造。

筆者身為國中基層教師,對這項升學管道有三點想法:

第一、對社會而言,為何會出現這項升學管道,又可能會造成什麼影響?

因應少子化,各級學校都在「搶」學生,得不斷提供誘因,吸引學生來就讀。不看會考成績直

接「完全免試」,對某些學生來說的確是誘因。但幾乎0門檻就能進去就讀的學校,社會和就業市場對那張文憑的評價如何?畢業後還是得拿出一技之長,方能順利求職。

第二、對參與此項升學管道的學校而言,可能有什麼影響?

根據招策會主任所言,五專課程需要專題製作,強調跨領域學習,而這些都需要一定程度的閱讀和寫作能力才能執行。筆者身為國中教師,認為在所有考科中,作文最能清楚評斷學生的思考能力。均衡學習採計的四個領域並非不好,而是真能看出學生的思考和邏輯能力,以符合將來專題製作和跨領域學習的需求嗎?筆者認為有待商榷。

第三、對學生而言,這樣升學管道,傳遞什麼訊息?

根據招策會的網站,只要是應屆畢業生(沒有強調一定要畢業證書),不採計會考成績,可憑多元學習表現和均衡表現去申請五專完全免試。在這個強調多元和跨領域學習的時代,出發點是美意,但基層教師常感嘆學生的基礎能力不斷下滑:到國三的識字量還是有限、英文單字量不夠、基本數理計算能力令人憂心……這樣根基不夠的學生就算進了心目中理想的學校,學習上是否能勝任愉快?

五專免試入學這項升學管道,立意良善,試圖「免」去學生的升學壓力,「留」下適合的五專生。但對於社會、就業市場、參與學校、國中端教育現場以及學生,會造成什麼影響,值得觀察。

閱讀女子
閱讀女子
文章: 142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目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