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壞的時刻尚未到來

 教育部估計大學學生數年減1.5萬,109學年跌破百萬人;淡江大學成為全台第七校,廢除二一制(即未來學生連續兩學期不及格科目超過一半,不會被退學);博士資格考要依賴補習班抓題目,學生素質年年下降,台大教授受訪大嘆不如歸去……這些是近來的文教新聞,顯示我們的下一代,不只數量降低,品質亦同。

   筆者身為國中教師超過十年,年年眼見學生的數量和品質都在下降,深有所感,以下茲舉這陣子遇到的幾個例子。

   第一、有個學生就住在學校對面巷子裡,走到校門口只要兩分鐘,會經過不只一家早餐店和便利商店。該學生一週五天會睡過頭遲到約三天,之前還找同學幫忙代買早餐,被我發現後制止(校規規定學生間不得有金錢往來,此外自己慣性睡過頭要同學代買早餐,也不甚公平),近來家長開始用外送平台叫早餐,詢問家長為何不讓學生自行買早餐?家長答以怕他買垃圾食物,吃福利社的家長會心疼。

   再詢問家長,上課容易分心和趴在桌子上,下課時間又生龍活虎,就寢時間還正常?家長無奈表示,一回家就手機不離身,家長勸阻也不聽,只好尋求宗教協助,求神拜佛。

    第二、班上有兩個女生,家庭背景相似(雙親離婚,都是跟父親,父親皆為忙碌的上班族,另有奶奶同住,但奶奶也無管教功能)兩個女生相依為命,回家都無人教養,常放學一起流連公園至深夜才回家,早上一起未到校,分別打去問爸爸,通常要馬不接電話,要不就是睡意朦朧中,根本不清楚女兒有無上學,最後以一句「她不舒服」請病假敷衍了事。現在演變成兩個女生也知家裡無管教功能,開始繼續性犯規,三天兩頭就請家長傳簡訊說身體不舒服晚點到,避開自己不想上的課,或等要吃中餐再來學校。總之不要連續三天無故未到,就不會被通報中輟,學務處也莫可奈何。

   第三、某男生國一下轉入,至如今已一年。前幾天上課,我請同學排隊給我檢查上課筆記,排隊過程請保持安靜,該男生依舊和別人聊天,提醒三次未改善。放學後留此同學,請他在座位上讀十分鐘的書,並到走廊上打電話給家長,說明留十分鐘的原因。家長表示:「老師,我家兒子是轉學生耶!你不用給他時間適應嗎?還有,他吃軟不吃硬,你有好好跟他溝通嗎?」

    第四、集體的分心和不在乎。發下考卷,提醒全班三次:「這個考試有兩張答案卡喔!」全班二十五個人,有好幾個還是狀況外,考試過了十分鐘才舉手,怎麼要回答的題數一張答案卡填不完?

此外,可能從小習慣聲光刺激,碎片化的知識,「好好坐著聽四十五分鐘的課」變成艱鉅的挑戰,中間若不穿插一些問答或小遊戲,很容易集體放空。這樣長期下來,能上的課程深度和廣度就逐漸縮減,學生能把課本內容好好學完,就功德圓滿了,遑論補充其他?

   第五、生活常規部分。年年當導師,常笑稱國一上學期要採盯人戰術,舉凡打掃、考試、座位整潔、書包收拾都要有規範,非常耗時耗力,但只要基本功建立好,快則國一下學期,慢則國二上學期,學生清楚如何運行在軌道上,學會自動自發,導師就可慢慢鬆手,給學生一些自主學習的彈性空間,同事間都笑稱這是磨合許久後的「苦盡甘來」。

   如今各班導師都在哀嚎,不要說國二上能放手,現在要盯到國三下畢業前還不能放手,集體的散漫、容易放空,不只影響學業表現,生活自理能力也令人擔憂。

   可能是家長生得少,可能是社會風氣改變,可能是教改的結果……總之,現在的學生數量和品質年年下降,令人憂心。曾和同事討論,現在的學生,外在規範鬆綁,是否會更有創造力和想像力?結論是,雖然現在的學生的確較敢於表達自我,但缺乏自律能力,情緒管理能力也下降(一不如意就爆哭),容易半途而廢,最後成果多半普通。

   高教體系的哀號,身在中等教育端的筆者深感心驚,企盼最壞的時刻已過去,我們國家未來的主人翁質量俱佳。

閱讀女子
閱讀女子
文章: 142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