之一、鬆一點,但不太能多
獲獎無數的影片《醉好的時光》,以四位高中男老師為主角,在中年危機、家庭問題、教學倦怠等夾擊下,他們的生活欲振無力。其中一位教心理學的老師提議,來做個實驗吧!據說身體裡有0.05%酒精,能過得更順利,於是在半信半疑之下,四人開始分別進行這項實驗。
一開始進展順利,馬丁(歷史老師)從被貼上「不適任」標籤,搖身一變成為上課活潑,大受學生歡迎的老師(同樣身為老師的我,對這段不太認同。沒有更努力備課或瞭解學生,光只是喝了點酒就能產生這樣的效果,令人難以信服);但諷刺的是,也是在酒精的催化下,馬丁和疏離的太太,才能說出真心話,面對存在已久的婚姻問題。
因為飲酒過度的失控,讓四人中的三人都開始控制飲酒,唯有獨居的湯米成為酗酒者,最後帶狗出海而落海死亡。
酒精讓人得以暫時逃脫於現實壓力和倦怠,卻也讓人失足墜落。老師自己深諳此道,甚至建議過度緊張的學生,在大考前小啜幾口,放鬆心情來提高應試表現,這真是身為台灣老師難以想像的劇情。
之二、除了靠酒,還能靠什麼?
我們必須成為一個「符合社會期待的正常人」,但久了之後,面目模糊,到底「自我」去哪裡了?我想每個大人都曾有過這樣的游移和擺盪,和片中男主角們為同行的我,更是深有所感。
「老師」這個職業,較一般人被社會賦予更高的道德期待,動輒以「教育愛」扣頂,使人喘不過氣。下了班後的老師,也有七情六慾,也有小奸小惡,也有許多說不出口的隱晦曲折。環顧身邊的同行們,有人靠甜食,有人靠追劇,有人靠瘋狂運動,來抒解/逃避這看不見卻真實存在的壓力和焦慮。
以上這些我都試過,只能說,享受一時爽快卻無法長久。無論哪種成癮,終歸還是得面對情緒和問題,試圖坦承以待,雖然很難,很難。人生如夢也沒有意義,但在夢境中保持清醒,追尋屬於自己的意義,或許能活得比較踏實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