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下課來不及玩」,嚴重至極!

據日前報導,新北有家長表示,三年級孩子教室被安排在五樓,下課時間來不及去遊樂場。依據國土署建築技術規則,四層以上教室僅供高年級使用。議員鄭宇恩調閱資料,發現新北公立國小212校、7802班,有85校、717班中低年級是使用四樓以上教室,占比約一成。

新北教育局回應,有對所有國小教室現況盤點,要求114學年度擬定具體調整規畫;後續新建或改建校舍,將優先評估爭取中低樓層教學棟資源。

筆者身為國中教師,有兩點想法:

第一、國小和國中都需要增加自由玩耍的下課時間

根據歐巴馬推薦年度好書《失控的焦慮世代》一書指出,自由自在玩耍對發展社交技能(如解決衝突)和身體技能同等重要。孩童在玩耍時,學會連結、同步動作等,在過程中會凝聚人際和群體。這也是一種文化學習,敏感期大約在九到十五歲,也就是這個年齡組學到的經驗和形成的身份認同,會留下深刻的印記。

美國的國家遊戲研究所也指出:「協調與同步互動是日後調節自我情緒的基礎。孩童若被剝奪這種開心、互相信任的社交體驗,長大後往往會出現情緒問題與不穩定的行為」。

今年教育部開始推動第一期為期五年的社會情緒學習計畫,立意良善。筆者盼望除了在課堂中學習情緒,也能讓學生多一些自由玩耍的下課時間,讓他們在遊戲中學會如何與同儕互動。

第二、在下課玩耍時間習得「反脆弱」能力

遊戲研究員指出,驚險刺激的經歷具有降低(克服)恐懼的效果,也就是從樹上掉下來的孩子,往往變成最不怕爬樹的成人。透過適當的刺激,才能克服童年的恐懼,讓探索模式成為大腦的預設模式,在這過程中培養許多重要的能力。過於安全的設施,沒有太多機會讓孩子學習「如何避免受傷」

當然,沒有家長或老師樂見孩子受傷,但遊戲研究員也指出,「戶外玩耍和冒險能培養出最健康的孩子」,設計遊戲場時應該「達到必要的安全性,而不是盡可能絕對安全」。

欣見家長有留意到「孩子下課玩耍時間不夠」,乍看是小事,長期下來影響深遠。身為教育工作者,也企盼政府對於「拉長下課時間」和「必要安全性的遊戲場」這兩點,能善盡與社會大眾溝通之責,達成共識後,做出正向改變。

閱讀女子
閱讀女子
文章: 141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目錄